红网时刻长沙3月1日讯(记者 熊晓宇 通讯员 曹焕 刘文娟)3月1日2021长沙国际工程机械表演展,长沙市优化营商环境协调事务中心推出最新营商环境宣传片《赢在长沙 万有引力》2021长沙国际工程机械表演展,从空间引力、创新引力、改革引力、幸福引力、时代引力五个维度全方位展示长沙城市特色风貌和优异营商环境,彰显长沙城市竞争力和吸引力,传递“营在长沙,赢得未来”的营商理念,以浓厚的营商氛围迎接全国两会和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开放长沙,空间引力
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长江经济带中心城市、“一带一部”首位城市,长沙“海陆空”纵贯南北、连接东西、辐射八方,打造国家综合交通枢纽中心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长沙港集结了霞凝中心港区、铜官港区等重要物流枢纽港口,是“水铁”无缝对接的现代化“枢纽港”,京广、沪昆和在建的渝长厦等三条高铁将在长沙“米”字交汇,黄花机场位居全球百大机场行列,中欧班列(长沙)常态化开行量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活力长沙,创新引力
长沙科创平台集聚,拥有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湖南湘江新区、湖南自贸区长沙片区,岳麓山大学科技城、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三区两山两中心”国家级和省级战略创新平台。获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成为全国唯一获得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四块国家级牌照的城市、全国唯一实现芯片三大件设计国产自主的城市,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5200家。获批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设立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海归小镇,人才吸引力居全国前十。
效能长沙,改革引力
长沙致力于打造“中部标杆、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持续开展效能提速、实体经济降成本、企业家权益保护和政策落地四大专项行动,营商环境居全国工商联“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第9位,连续三年居中部地区首位,成为全国营商便利度提升最快的城市之一,连续两年荣获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称号。
着力优化政务服务,403件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件事一次办”,网上政务服务办理深度三级以上事项比例达90%,精简材料85.5%,压缩时限65.5%。工业投资项目审批时限压缩到36—38个工作日。“全天办、帮代办、自助办、移动办、跨域办”模式不断提质增效。着力放宽市场准入,全面推行注册登记全程电子化、告知承诺制和“容缺受理”,实施行业综合许可登记改革,压缩时限65.5%。运营成本持续降低,推行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改革,2021年兑现政策资金43.62亿元,为企业减税降费107.15亿元。着力加强法治保障,搭建商会商事调解平台,组建海外维权专家库。率先中部地区设立长沙“企业家日”,以制度建设优化企业服务。
宜居长沙,幸福引力
长沙先后获评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东亚文化之都、世界媒体艺术之都,正在加快打造国际文化创意中心。岳麓山、湘江水、橘子洲、长沙城构成独特的“山水洲城”风貌,梅溪湖、西湖、洋湖等城市内湖绚丽点缀,森林覆盖率55%,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球绿色城市,连续三年上榜“中国十大美好生活城市”,连续三届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连续14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2020年,长沙入选全国十大最受欢迎出游目的地城市,位居全国夜经济影响力城市第3位、全国百强网红城市第8位。
长沙科教、医疗资源丰富,拥有国防科大、中南大学、湖南大学3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湖南师大1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长郡中学、雅礼中学、长沙市一中和师大附中四所中学全国闻名2021长沙国际工程机械表演展;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数达9.48张,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5倍,位居全国首位。
新锐长沙,时代引力
“新时代,选择在长沙发光。”
近五年,长沙先后实现经济总量过万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过千亿、常住人口过千万的新跨越,跻身特大城市行列。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互联网岳麓峰会成为知名品牌,中非经贸博览会、世界计算大会长期落户长沙,博鳌亚洲论坛经安会首届大会、“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国际商事法律合作论坛、首届岳麓种业峰会在长沙成功举办。
长沙被誉为“工程机械之都”,是全球唯一同时拥有4家工程机械世界50强企业的城市,工程机械产业集群被确定为国家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拥有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27家,位居全国省会城市首位。目前,全市已形成工程机械、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汽车制造及零部件、食品(含烟草)、文化旅游等7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上市企业总数达78家,稳居中部首位,世界500强企业总数达178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