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2025中国西部成都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官方网站!  时间:2025年7月10-12日    地点: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    距离展会开幕还有 天    
   13122602208    
展会知识

展会知识

展会知识

市政工程五年发展_市政五牌一图样板

市政工程五年发展

市政工程五年发展

近日召开的城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市政工程五年发展,确定了今后五年该区发展新方向、实现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市政工程五年发展,动员该区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市政工程五年发展,实干当先、奋勇争先市政工程五年发展,全力以赴推动沿海经济带靓丽明珠和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奋力打造“首善之城,善美之区”。

打造经济发展新高地

全面接轨深圳 以“规划共绘、设施共建、产业共兴、资源共享、机制共活”为主要抓手,全面学习深圳先进的体制机制、思想观念和发展经验,主动接受深圳辐射带动,实现空间对接、产业互补、一体化发展。

深度融入“双区”  抢抓“双区”和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的重大机遇,主动融入“双区”建设,切实当好“双区”产业转移承接地、产业链延伸区、产业集群配套基地,积极营造重商亲商投资创业社会环境,招引更多项目落户城区。

协同联动发展 强化与汕潮揭都市圈的经济联系,携手深化交通、产业、生态、文化等方面合作,大力支持品清湖新区建设,深化与兄弟县(市、区)文旅产业协同发展,着力扩大商圈消费,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

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 扎实推进产业园区孵化育成平台、科技成果转化试验平台等重大平台建设,新增认定省级孵化器、省级众创空间各1家以上。着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6家以上。引进大学生1.2万人,其中研究生学历500人以上。以数字化技术赋能产业升级,支持发展5G、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打造数字经济新高地。

持续优化产业结构 推动主城区物流中心及红草产业园配送中心、马宫港配送中心项目建设。打造汕尾海洋渔业科技产业园,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业,建设“海洋经济强区”。加快马宫渔港经济区规划建设,推动免税海鲜城建设。加快文旅产业发展,大力推进环品清湖5A级景区、汕尾游艇码头、渔人码头等旅游项目建设,打造滨海旅游和文化康养示范区。

培育壮大企业规模 高标准规划建设晨洲蚝产业园。新增“小升规”企业50家以上。着力打造一批细分行业和市场领军企业、单项冠军,新增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75家以上。确保“十四五”规划中177个重大建设项目落地落实。

推动营商环境新优化

突出改革重点 大力推动国有企业改革、财税金融体制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素市场化改革、营商环境综合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更大突破。

培优营商环境 推动“数字政府”综合改革向纵深发展,提升“八个便利化”和“六个通办”水平,推行“一件事”主题服务,积极承接省、市两级“数字政府”架构在城区落地。推动政务数据互联互通,实现更多服务事项网上办、指尖办、一次办。

深化“放管服”改革 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全面深化“无证明城市”创建,最大限度减少行政审批事项、缩短审批时限、提高审批效率。深化税收征管制度改革,高标准推进智慧税务建设。完善政府权责清单制度。

促进城市品质新提升

提升城市发展能级 加快推进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医疗、商贸“六个中心”建设。加快构建形成以市区核心区和中央商务区、金町湾片区、品清湖南岸片区、红草片区、马宫片区构成的“一核五区”区域发展新格局。建设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合理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促进中心城区人口集聚、产业集中和功能集成。

推动城市有机更新  提升“三旧”改造工作效率和质量,完成74个老旧小区升级改造。全面畅通城市微循环,加快市政道路升级改造,全力完成市区二马路东段、海港路等10条“断头路”征拆建设工作。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优化中心城区建设体制机制。探索推进“一支队伍管执法”的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加快老城区停车场建设,规范临时公共停车场经营管理和市政道路两侧停车收费。推进“智慧停车”“智慧城管”,推行城市“大物业”管理模式。

塑造乡村发展新典范

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大力推动海洋养殖由浅海向深海发展,鼓励支持深水网箱养殖和深远海大型智能渔场养殖。推动区水产产业园升级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新增国家、省级名特优新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个、“粤字号”农业品牌5个、市级名牌10个以上。建立一批高质量的大棚和植物工厂,建设一批农业公园、观光农园、休闲农场等特色农业载体。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深入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精品村。全力推进“港廊画卷”“碧水绿谷”等8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  积极推进“5+2”农村综合改革,全面完成“房地一体”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培育新增市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20家以上、家庭农场50家以上,推动农村金融改革,推动城乡一体融合发展改革,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推动生态环境新改善

强化生态环境治理 全面禁止露天焚烧,全面实行河(库、湖)长制,全面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力争3年内完成大伯坑生活垃圾填埋场整体环境治理。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大力推进“一村(社区)一公园”“口袋公园”和城市公园建设,实现居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目标。全面推进“林长制”,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

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稳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大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建设,深入推广绿色交通和绿色出行。

实现民生事业新发展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新改扩建7所以上公办幼儿园,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撤并乡村“麻雀学校”16所,新改扩建中小学校9所,新增3000个以上公办义务教育学位。推行全封闭式高中教育管理模式。加快推进城区职业技术学校迁址新建项目建设,争创省级高水平中职学校。全面落实“新强师工程”24条。加快智慧教育建设,推进集团化办学。

有效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加强医联体建设,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医防协同机制。推进以逸挥基金医院为龙头、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站为基础的区、镇、村三级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加快推进逸挥基金医院“五大救治中心”建设,新建1所区级公共卫生医院。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

健全完善社会保障 力争每年安置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300人以上、实现城镇新增就业0.5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0%以内。开展“粤菜师傅”培训900人次以上,开展“南粤家政”培训1000人次以上,新增“广东技工”技能人才3000人以上。争取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新增扩面1万人。

提升文化服务水平 推动重大体育平台、青少年活动中心建设。繁荣发展汕尾渔歌、妈祖庙会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脸谱、木雕、泥塑等民间艺术,保护开发沙坑文化、捷胜所城(罾城)、坎下城及古村、古景、古建筑等历史文化资源。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九连冠。

开创和谐稳定新局面

坚决维护平安稳定大局 进一步扩大疫苗接种覆盖面,持续提高人群接种率,认真做好“八五”普法工作,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全民禁毒工程”。

切实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完善镇、村、组三级基层治理架构,加快“民情地图”精准应用,深入推进“一中心四平台”建设。

持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切实办好各级人大代表议案、政协委员提案,纵深推进廉洁政府建设,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常态化开展警示教育。

市政工程五年发展

市政工程五年发展

版权所有 © 上海企升展览有限公司    沪ICP备202102300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