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蓝制作史上又一里程碑事件
2019年11月19日国宝再造工程成果展,“纪念紫禁城建成600周年——故宫景泰百宝高峰论坛”在故宫宝蕴楼举办。论坛围绕“故宫景泰百宝”复制项目展开研讨,与会专家认为该项目挖掘国宝文物历史艺术价值、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探索是成功的,是具有历史意义的文化项目。
景泰百宝成果展在故宫宝蕴楼开展
“故宫景泰百宝”再造历程
被载入中国工艺美术史册
此项景泰蓝国宝再造工程引起了各大媒体的关注。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纷纷报道了“景泰百宝”亮相的盛况。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出版《故宫景泰百宝·紫禁城六百年国宝景泰蓝再造工程》一书,将这一景泰蓝制作史上的重要事件载入史册。
央视报道“故宫景泰百宝”成果展
书中介绍国宝再造工程成果展:“景泰百宝”工程历时四年,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景泰蓝工艺中规模最大、工艺难度最大、艺术要求最高的传统工艺再造经典工程,是北京故宫、台北故宫与民间首次交流、齐心合作的显著成果。景泰百宝是当代景泰蓝工艺传承、制造的重大成果,也是景泰蓝行业大师们智慧的结晶和文化自信的展现。
北京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 陈丽华 主编
公开亮相的60件“故宫景泰百宝”
“故宫景泰百宝”项目以清宫旧藏的近万件历代景泰蓝国宝为参考,臻选出60件最具文化和工艺价值的景泰蓝国宝进行原样再造。据专家介绍,景泰百宝工程不是传统意义的作品复制,是源于文物高于文物的一次造宝工程。为了让项目顺利进行,本次再造工程组建了空前强大的大师团队,几乎是景泰蓝行业全员参与。众大师各施所长,保证了造宝藏品的艺术价值和工艺价值。
故宫景泰百宝(部分)
内部留存的13件“景泰遗珍”
目前,北京故宫博物院是藏有景泰蓝文物最多的地方,另有一些珍品早年流出故宫,散落在外。为了完美展现皇家景泰蓝的精品之作,在“故宫景泰百宝”进行再造的同时,专家组又将流往台北故宫、陈设在颐和园等地的极具代表性的景泰蓝珍品共计十三件进行了同等规格再造。这些作品的制作初衷是为了充实到北京故宫博物院,弥补历史的遗憾,更加全面、系统地研究、展示国宝景泰蓝艺术,后来未能成行,最终被华夏珍宝博物馆馆藏。
金玉田、米振雄等前往台北故宫考察馆藏景泰蓝(左图),陈丽华副院长验宝(右图)
“景泰遗珍”包含的十三件国宝级景泰蓝再造艺术品之所以迟迟没有“露面”,是由于工艺复杂,制作难度极大,交付时间一拖再拖,最终每种的成品仅有3—5件(套)。神兽“甪端”、珐琅八方瓶、“内有乾坤”的掐丝扁壶、葫芦双连瓶……单从造型上就有其不凡之处。
为了重现宫廷景泰蓝技艺,这些作品从色彩到造型严格按照清代造办处珐琅作古法精制,再现皇家工艺。关于制作难度,“金氏宫廷景泰蓝”第二代传人金玉田大师说道国宝再造工程成果展:“这批作品的制作进程,让我们大师团队更加深刻地领略了清代宫廷能工巧匠的超凡技艺国宝再造工程成果展!”关于制作周期,参与制作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米振雄曾感慨:“这批作品一个流程下来,在不出错的前提下,最少要半年出活儿国宝再造工程成果展!”
馆藏级精品“景泰遗珍”作品展示
铜胎掐丝珐琅丹凤朝阳八方瓶 原物归属:台北故宫
铜胎掐丝珐琅扁壶 原物归属:台北故宫
铜胎掐丝珐琅龙凤提梁壶 原物归属:台北故宫
铜胎掐丝珐琅甪端 原物归属:颐和园
铜胎掐丝珐琅鼎式香炉 原物归属:颐和园
铜胎掐丝珐琅花卉纹葫芦双连瓶 原物归属:台湾嘉玉堂
铜胎掐丝珐琅三足象腿炉 原物归属:台湾嘉玉堂
铜胎掐丝珐琅龙纹瓶 原物归属:台湾嘉玉堂
铜胎掐丝珐琅花卉八宝双耳瓶 原物归属:台湾嘉玉堂
铜胎掐丝珐琅双耳瓶 原物归属:台湾嘉玉堂
铜胎掐丝珐琅勾莲纹五供 原物归属:台湾嘉玉堂
铜胎掐丝珐琅缠枝莲纹环耳瓶 原物归属:承德避暑山庄
铜胎掐丝珐琅缠枝莲纹香筒 原物归属:抚顺市博物馆
这些“景泰遗珍”,每一件、每一丝、每一寸都要经过千锤百炼,无论是工艺、用料、造型、特点等方面都精益求精、力求完美。因工艺难度大,所以不会再造,也不会流入市场,其市场价值未来可期。
作为当代中国知名艺术品运营机构,华夏珍宝博物馆多年来与全国文博届、各大知名博物馆、非遗保护机构、工艺美术协会、各门类中国工艺大师亲密合作,特别是在书画、陶瓷、景泰蓝、花丝镶嵌、宜兴紫砂等多个艺术门类硕果累累,探索出了“保护、传承、发扬、推广”为一体的文化艺术品之路,使得文化得以传承、非遗得到保护、会员得到实惠,既取得了骄人社会意义又让会员典藏到了超值的艺术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