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内外展旗楼及配套工程亮化工程,寒冷澄澈展旗楼及配套工程亮化工程,一弯新月悬挂在张家口市大境门景区西侧天空。2月4日晚间展旗楼及配套工程亮化工程,为迎接北京冬奥会开幕,这里举行了群众文化联欢活动。20时,北京冬奥会正式开幕,现场演员观众一起高声喊出“一起向未来”。在“大好河山”牌匾的见证下,现场欢呼声、呐喊声此起彼伏,俨然成为一片欢乐的海洋。
热情歌舞联欢
联欢活动开场,55面中国大鼓整齐敲响,震耳欲聋。鼓槌上的红绸长两米,演员演奏时,红绸上下翻飞。鼓舞方阵周围,40名旗手挥舞国旗,40名旗手挥舞奥运五环旗,喜迎冬奥的气氛瞬间做足。
联欢活动通过不同风格的艺术形式,将传统民俗艺术以现代风格进行创作编排。随着一声悠扬的火车汽笛,舞台两侧大屏播出了绿皮火车的画面,紧接着画面切换至京张高铁飞驰。舞台中央身着红色上衣的演员上下跳跃,代表着高铁给当地带来的活力。舞蹈《高铁时代》融合LED动态画面、诗朗诵、情景表演、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旨在展示近年来张家口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建设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等领域的重要成就。
19时40分许,《一起向未来》的歌声响起,几十名演员手持雪花造型的道具走向舞台中央开始舞蹈表演,演员们阳光、积极、活跃的形象令人印象深刻。张家口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场联欢活动充分展现张家口大力发展奥运经济、人民群众喜迎冬奥盛会的无限热情,营造与北京冬奥盛会交相辉映、同频共振的热烈氛围。
崇礼长城“亮灯”
目光转至崇礼。夜幕降临,崇礼城区华灯初上,在太子城的群山间,沿明长城遗址设置的灯带璀璨夺目,盘桓在山峦之间,十分雄伟壮观。远处的长城和近处的“雪如意”交相辉映,已经成了张家口赛区的网红打卡地。
“长城脚下看冬奥、冬奥赛场看长城”,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张家口赛区的一大亮点。为精彩呈现冬奥赛时长城夜景,充分展现长城脚下的冬奥盛况,河北省谋划建设了崇礼长城本体保护和景观展示亮化工程。
张家口素有“历代长城博物馆”的美誉,境内存有包括大境门在内的战国、秦、汉、北魏、北齐、唐、金、明等8个朝代的长城遗址。崇礼明长城遗址毗邻冬奥会张家口赛区古杨树场馆群。崇礼将长城精神与冬奥精神相结合,具体实施时,坚持文物保护最小干预原则,绿色、生态、节能理念,综合考虑了赛时转播和赛后可持续利用的不同需求。工程依据长城遗址形态分级分段对冬奥核心区桦林东段6公里长城本体及7个烽火台实施亮化,采取点光源铺设、龙骨灯网安装等方式,确保重要节点的远观效果和近观体验。
民俗专属表达
近来,家住阳原县东堡乡九马坊村的阳原五花剪纸第十二代传承人张凤莲历时三个多月时间,剪制出一幅红色冬奥主题系列剪纸作品《北京冬奥会 一起向未来》。作品长4米、宽1米。壮美的北京天坛祈年殿,雄伟的张家口大境门城楼,象征着北京、张家口两地联合承办北京冬奥会的团结力量展旗楼及配套工程亮化工程;挺拔的雪松装点出冰雪的世界;充满青春活力的冬奥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迎面激情奔跑而来。剪纸手法细腻精妙,把传统技艺和冬奥主题文化紧紧结合起来,相辅相成,使得作品更加生动、惊艳。
蔚县南张庄村是蔚县剪纸的发源地,“剪窗花迎冬奥”主题创作活动在村民中火热展开。在村民周亚球手中,一把小小的刻刀,一张薄薄的红纸,很快就变成了一幅漂亮的冬奥主题窗花作品。
冬奥改变生活
在张家口市民广场上,高大的北京冬奥会倒计时牌静静矗立,屏幕上的数字由“1”变成了“0”。从2月3日20时至2月4日,不断有市民前来拍照留念。
“我从2019年开始拍照记录,手机里到现在还留着倒计时1001天、888天、666天、100天等重要时刻,今天尤其重要,不能少!”说着,张家口市民王向军打开手机相册,根据日期一张张翻找起来,向记者分享他对冬奥会的期待之情。
张家口市民王英身着滑雪服、手持滑雪手杖站在倒计时牌前留念,弯腰前倾、双臂向后,她不断变换造型,摆出滑雪的动作。王英是90后,申冬奥成功时刚刚考上大学,从那时起每年冬季都去崇礼滑雪,现在已经成为滑雪发烧友。在她的带动下,家里的父亲、爷爷都喜欢滑雪。带着“道具”前来合影,她也有自己的想法,“从现在开始冬奥会以小时和分钟来倒计时了。因为冬奥来临,我们的生活都发生了改变,希望这个时刻能永远留在记忆里。”
在市民广场,“冰雪蓝”与“中国红”完美融合,可爱的“冰墩墩”和“雪容融”张开双臂,欢迎八方来客。如今,这里已经成为当地居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广场循环播放的《一起向未来》也逐渐深入人心,还有居民编排了以《一起向未来》为背景音乐的广场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