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2025中国西部成都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官方网站!  时间:2025年7月10-12日    地点: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    距离展会开幕还有 天    
   13122602208    
展会知识

展会知识

展会知识

采煤机械展_中国工程机械展

采煤机械展

由中国摄影家协会、浙江省桐乡市人民政府主办采煤机械展,浙江省摄影家协会协办采煤机械展,中国摄影报社和中国摄协纪实摄影委员会、中共桐乡市委宣传部、桐乡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承办的2020“徐肖冰杯”中国纪实摄影展采煤机械展,经过公示并报组委会批准后,于2021年4月16日揭晓并在位于浙江桐乡的徐肖冰侯波纪念馆亮相展出。

自2010年创办至今,“徐肖冰杯”中国纪实摄影展走过10年不平凡的历程,成为备受关注的国内知名的摄影学术品牌,6届影展评选出的百余件具有一定深度的影像作品,成为中国纪实摄影现实生态与发展变化的缩影。

王伟伟作品采煤机械展:转型中的山西矿区 采煤机械展

2016年10月18日,山西大同,负责机电维修的工人们下班后走在通往宿舍区的路上。同家梁矿关停后以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的方式运营。多数职工则以劳务输出或对口分流方式,安置转移到同煤集团其他矿井,提供生产辅助服务。

采煤机械展

2016年10月8日,山西长治,李国峰正在储煤场里运送煤矸石。面对多变的市场环境,煤矿工人们更多地选择了适应。

采煤机械展

2016年4月8日,山西朔州。上班的工人们骑车进入一家煤炭物流中心。

采煤机械展

2017年10月12日,山西晋城,一处冒着黑烟的工厂。由于该区域煤炭资源丰富,不少化工、钢铁企业来此投资设厂,这一方面增加了地方财政收入,同时也解决了不少人的就业。

采煤机械展

2017年10月9日,山西阳城一处已经废弃的煤场,周边一些裸露的地表已经被绿色的编织网覆盖。

采煤机械展

2016年6月15日,23岁的司超在矿区的游泳池中畅游。去年大学毕业后,司超作为职工子弟顺利进入当地煤企下属的一家化工厂。过去,每年高考时,该煤企都会给职工子弟填报志愿提出意见以保证他们毕业后的工作去向。如今,面对去过剩产能带来的就业压力,从今年开始,该企业的职工子弟不再包分配。

采煤机械展

2016年6月14日,山西晋城。煤矿工人下班后,乘坐“猴车”通往地面。

采煤机械展

2017年10月12日,山西晋城,37岁的安检员崔伟超正在填写下井前的安检汇报记录。

采煤机械展

2016年10月8日,山西长治,已经恢复生产的南仙泉煤矿的采煤区工作面。这座煤矿曾因经营不善面临倒闭,现在经过南方一家托管团队的管理后,矿井已经可以正常生产,职工收入也比之前增加了近2000元。

■作品阐述

摄影糟糕的局限性——只能记录此时此地的人和事,迫使它要发明一种新的诗意方式来表现过去和未来。那是一种暗示性的表达方式,常用的手法是省略和缺席。

——约翰·萨考夫斯基(美)

煤炭因其悠久的开采历史和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被人们誉为“黑色金子”“工业的粮食”。在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煤炭也充当着绝对主角。

2016年前后,受市场冲击等多方因素影响,全国煤炭产能严重过剩,国家开始对其进行了新一轮的宏观调控。作为煤炭大省的山西提出,到2020年,全省有序退出煤炭过剩产能1亿吨以上。化解产能过剩中的就业与职工安置问题也成为当地政府和企业此后一个时期的重要工作。改革势在必行,阵痛在所难免。在这其中,首当其冲的是那些围绕煤炭工作和生活的矿区百姓。

我自幼在山西长大,周围有不少同学、朋友、亲戚都围绕着煤炭过活。而作为全国煤炭的重要产区,这里也产生了不少与矿工、煤老板有关的故事,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俨然成了“说书唱戏劝人方”的江湖传说。也是这些传说,让世人对于来自山西矿区的百姓总存在一些偏见——无论贫富贵贱。

然而,山西矿区里的百姓生活并非外界所传说的那样。在资本和利益的裹挟之下,更多人所面对的仍是一日三餐、生老病死的眼前生计。

转岗,分流,创业,外出……面对一轮轮市场经济大潮下的改革,他们要一边适应着,一边在改革的路上探索和改变着。

工作以后,山西——这片生我养我的故土与我渐行渐远。然而,这种距离感却在无形中给我提供了另一种观察她的方式。2016年春天,摄影记者职业身份使然,我把镜头对准了山西矿区,开始回望这片土地。生于斯,长于斯,对我而言,这里承载着我的记忆,我不多的人生经验,大部分来自于它。

行走矿区,透过一个个平凡场景和人物的记录,我企图用自己的视角,在这个历史的转折点上,和过去、未来实现某种记忆的关联。

改革与阻力、留守与离开、城市与乡土……这些都是矿区的发展路途中所要面临的一次次阵痛。矿山、土地、植被、建筑,冲突、茫然、失落、希望……面对镜头里的不同场景,在清晰与模糊的边缘,我所能做的只是理清照片与时间的关系,在残存中追溯过去,在预兆中展现未来。

■推荐人语

王伟伟的这组照片以煤炭大省——山西矿区的转型升级为切入点来表达自己对故土的观察和怀念。整组作品表现方式冷静客观,但细细读来又能感受到作者的饱含深情。从农村到城市,从产业到个人,从物质到精神……摄影师通过田野调查的方式走访了多个矿区,记录下这里的人们在转型中的阵痛。

在这些照片中,摄影师通过多次、多地、多人、多厂的记录,试图展示一个立体、多面、非常规的矿区生活,进而引起人们对这一群体的关注。整组照片,摄影语言丰富,思路清晰,既有大时代、大主题应有的时间厚度,又有平凡人、平凡事的空间深度,矿区剧变中的凡人小事,在摄影师镜头里张弛有度,耐人寻味。● 赵青

■评委评语

这是一件有深度和态度的作品。摄影师王伟伟多次深入山西矿区,用平静的镜头语言,记录了去产能过程中矿区的日常,并且对一些特定人群进行跟踪调查,用令人信服的影像剖析煤企断腕求生的艰难抉择。

作者是一位有研究能力的摄影师,他对山西矿区转型的长期关注,对中国类似行业结构调整、战略转型提供了影像观察样本。另外,王伟伟的镜头始终保持着克制,灰暗中透着曙光,构成一曲矿区咏叹。● 傅拥军

版权所有 © 上海企升展览有限公司    沪ICP备202102300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