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生活在路上。公路人的2019,过得充实、走得坚定。
这组镜头,这些故事,记录了这一年公路高质量发展成绩单。
重大工程气壮山河
中国名片闪亮世界
镜头
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张政 摄
2019年12月10日,在碧波浩渺的伶仃洋上,一个经过预制“加工”重约6万吨的“巨无霸”管节安放在深中通道沉管智慧工厂浅坞区。这是深中通道隧道工程首个完成浇筑的钢壳沉管,并攻克了纵移难题,为后续海底安装奠定了坚实基础。
深中通道是继港珠澳大桥后,又一集“隧、岛、桥、水下互通”于一体的世界级跨海通道集群工程。其中长约6.8公里的海底沉管隧道,是世界首次使用双向8车道的超宽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建设难度极大。
“我们将力争通过深中通道的建设,形成一套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跨海超级工程标准,引领世界重大超级工程建设。”深中通道管理中心主任陈伟乐说。
回顾
广西乐百高速公路凌云互通。蓝株广 摄
2019年,公路交通发展可圈可点,一大批代表国际先进水平的重大工程相继建成或强势推进。
这一年,“中国路”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成效明显。
延崇高速公路全线建成,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提供重要交通保障,加上正在建设的京雄高速公路,有力推动了京津冀协同发展。
广西乐百高速公路结束了乐业、凌云两个国家级贫困县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进一步助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
宁波舟山港主通道项目加速推进,为舟山、宁波两地更好地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打下坚实基础。
放眼海外,中企承建的塞尔维亚E763高速公路苏奥段、巴基斯坦PKM高速公路苏木段通车。“一带一路”建设在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同时,充分展现了中国技术、中国质量和中国效率。
这一年,“中国桥”依旧亮眼。
南沙大桥通车运营,深中通道不断取得新进展,为粤港澳大湾区快速发展注入新活力。
屹立在“建桥禁区”的海文大桥、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向世界展示出中国雄厚的技术实力。
合江一桥和泸定大渡河大桥一举拿下有着世界桥梁界“诺贝尔奖”之称的乔治·理查德森奖和古斯塔夫·林德撒尔奖。
这些工程成为交通人接续奋斗的历史坐标,载入公路发展史。
南沙大桥。王滔 摄
点评
一项项重大公路工程,不仅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更为中国速度、中国质量增色添彩。通过中国路、中国桥这些“中国名片”,让世界看到不一样的中国。
2019年,《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印发,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作出了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为新时代公路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重大公路工程是加快交通强国建设的重要抓手,也是实现交通强国建设目标的重要支撑。为建设“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强国,广大公路建设者必须科学高效推进重大工程建设,充分发挥重大工程的核心支撑和创新引领作用,不断推动公路建设和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在每一项重大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切实践行新发展理念,将其贯穿于建设的全过程全领域,推动公路建设行业转型升级,助力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把建设交通强国的美好蓝图变成现实。
外通内联通村畅乡
为脱贫攻坚当好先行
镜头
美丽公路带动乡村旅游。王晖 摄
2019年3月29日,看着路上络绎不绝的游客和家中红火的农家乐生意,80岁的潘怀仁喜笑颜开。潘怀仁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隆德县的村民,农村公路的畅通吸引来不少游客,他家也开起了农家乐,日子越来越富裕。“能做起生意多亏了门口这条路,小车拉建材方便得很,把土坯房建成了砖瓦房,来吃饭的游客也越来越多。”潘怀仁说。
交通助力脱贫攻坚,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不仅带动了乡村旅游,也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目前,隆德县99个建制村已全部通沥青(水泥)路,固原市仅3星级以上的农家乐就有350户,乡村旅游直接带动5000余人就业,4万多人实现了间接就业,年旅游收入已达40多亿元,脱贫攻坚成效显著。
回顾
2019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一年。
这一年,“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全国新改建农村公路29万公里,实施“畅返不畅”整治工程7.9万公里,实现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100%通硬化路,推动交通建设更多向进村入户倾斜,贫困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群众出行更加安全便捷。
这一年,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向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延伸,按照“外通内联、通村畅乡”的总体要求,各地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建设加快推进,公路技术等级明显提升,全国新增通客车建制村超过1.1万个,其中贫困地区超过7000个,为全面完成“两通”目标任务奠定了扎实基础。
这一年,各地合理制定交通扶贫目标和重点,共建成农村地区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9000余公里,“交通+产业”“交通+旅游”“交通+电商”等模式良性发展,农村电商潜力进一步释放,交通扶贫富民的成效显著。
点评
要想富,先修路,脱贫攻坚第一步。公路建设是破解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瓶颈的关键,对于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实现精准扶贫,公路交通行业全面发力,以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进一步优化贫困地区路网结构,提升服务水平,有效促进了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带动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
如今,越来越多的村庄因路而兴,群众因路而富。公路交通行业应当持续大力推进“交通+特色产业”扶贫,支持定点扶贫县、对口支援县巩固脱贫成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当好先行。
构建管养长效机制
推动农村公路高质量发展
镜头
儿童尽欢颜。特约记者 章磊 摄
2019年11月6日,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大塘镇东岳村通村公路出入口驶过一辆公交车,公路路况、公交车内场景都实时传输到蒲江县交通管理服务中心。服务中心综合管理组工作人员周潼站介绍,如今,只需坐在电脑前,就可以了解全县公路资产、养护作业、客货运营的动态信息。
蒲江县公路综合管理系统平台包含路网管理、路产信息数据化、路产状态、应急保障、客运动态、安全监控、市场化监督管理、综合业务八大功能。借助这一平台,当地农村公路资产管理实现可视化,养护作业管理实现数字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质量和效益也得以提升。
回顾
2019年,是习近平总书记首次作出“四好农村路”重要指示五周年,也是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年。
这一年,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一关键词,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农村公路治理体系日趋完善,农村公路养护水平明显提升,“八大工程”建设成效显著。
高质量发展,制度建设是关键。2019年9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的意见》;2019年7月19日,交通运输部联合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七部委印发《关于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农村公路条例》国务院已批转司法部……一系列规章制度的起草、发布,完善了农村公路法规政策体系,明确了农村公路发展目标,夯实了各级政府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责任,强化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保障,也为建立健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长效机制打牢了坚实的基础。
2019年11月6日至7日,全国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现场会在四川蒲江召开,会议提出要聚焦发展理念、体制机制、政策资金保障等关键环节,推动农村公路发展实现“五个转变”。会议公布了新创建的83个“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名单,充分发挥“四好农村路”建设的示范引领作用。
下一步,“四好农村路”将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五个转变”为引领,以“八大工程”为重点,加快推动农村公路发展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着力做好“保两通、优治理、谱新篇”工作,全面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
点评
经过70年的发展,我国农村交通发展已经基本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高质量发展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四好农村路”发展的重要路径。当前,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与农村交通发展逐步融合,为“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面临新形势、新业态,农村公路建设需要以深化管养体制改革为突破口,推动农村交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既要把农村公路建好,更要管好、护好、运营好,这样才能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服务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取消省界收费站
服务公众高效便捷出行
镜头
台州沿海高速公路撤站攻坚。汪国鹏 摄
2019年12月31日,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工程并网切换如期进行。深化收费公路制度改革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指挥切换并宣布,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工程并网切换成功,从2020年1月1日零时起,全国487个省界收费站全部取消。
回顾
深化收费公路制度改革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是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重大任务,也是人民群众高度关注、热切期盼的民生工程。
2019年,交通运输部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指挥体系,细化任务分解,优化政策措施,推动工作落实,全力推进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各项工作。全国共建设24588套ETC门架系统,建设改造48211条ETC车道,建成并启动实施11401套高速公路入口不停车称重检测系统,完成487个省界收费站正线改造。
深化收费公路制度改革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加快ETC推广普及是关键。为此,全国各省(区、市)发行服务机构与银行紧密合作,安排大量人力深入街道社区、乡镇村屯、厂矿企业、机关单位、服务区、收费站、停车场和检测站等,采取各种方式送服务上门,方便群众就近办理,实现免费送、打折用。各省(区、市)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段,开通了大量小程序、App和服务网站,用户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ETC发行的便捷服务。
2019年,全国新增ETC客户1.23亿,累计客户达到2.04亿,超额完成了ETC发行的目标任务。
此外,交通运输部在2019年发布了收费公路车辆通行费车型分类行业标准,联合多部门调整货车通行费计费方式,优化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等通行政策,清理规范地方性车辆通行费减免政策等,进一步完善了政策制度保障体系。
点评
自2020年1月1日零时起,全国487个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全部取消,这是公路交通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人民满意交通的重要举措。
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工程并网切换完成,向着高速公路“一张网”运行、“一盘棋”管理的目标迈出关键一步。针对系统切换后出现的各种问题,各地公路交通部门陆续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做好协调调度、完善应急预案等有力举措,确保路网稳定顺畅,共同打赢高速公路收费站保通保畅攻坚战,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
深化“放管服”改革
行业健康人心暖
镜头
路政执法。黄梦光 摄
在湖南省长沙市星沙收费站,一辆货车在驶入入口治超车道时,被称重检测设备检测出超重。“我们通过推行入口称重检测科技治超,不断强化入口管控,实现‘货车必检、超限禁入’。”湖南省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罗卫华说。
镜头转向山东,青岛杰顺物流有限责任公司在跨省大件运输并联许可系统上申请了一张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员会颁发的从天津起运、途经河北省、运至北京市的承运风电设备的《超限运输车辆通行证》,标志着交通运输部跨省大件运输并联许可量突破十万件大关。
回顾
2019年,交通运输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推动交通运输“放管服”改革向纵深发展。
持续提升行业综合治理能力。为进一步落实好新颁布的《收费公路车辆通行费车型分类》标准,实现2020年1月1日起高速公路货车计费方式由现行计重收费转为按车(轴)型收费,结合ETC电子不停车收费工作实际,2019年以来,全国各地认真组织开展高速公路入口不停车称重检测系统建设改造等相关工作。2019年12月16日,全国全面启动了高速公路入口货车不停车称重检测,坚决杜绝违法超限超载车辆驶入高速公路行驶,高速公路安全保护形势进一步好转,公众安全感明显提升。同时,随着治超系统全国联网的加快实施,目前全国30个省(区、市)实现治超联合执法,高速公路平均超限超载率降至3%,“百吨王”货车数量同比下降77%,治理效果显著。
着力提升政务服务水平。2019年,交通运输部积极开展大件并联运输许可系统升级改造工作,解决大件运输承运人提前申报、延期运输和车辆故障等实际运输中存在的困难。据统计,2019年,我国累计办结大件运输许可18.3万件,准予许可17万件,同比分别增长5.1倍和5.3倍。
着力压实事中事后监管责任和深化简政放权。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全面实行公路工程监理企业资质网上申报和审查,申报的便利性和审查的高效性大幅提高;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在上海等18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对公路工程专业丙级监理资质试点实行告知承诺;强化公路建设市场监管,完成2019年度公路建设市场督查;构筑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开展2018年度信用评价工作,发布了全国综合信用评价结果……过去的一年,“放管服”改革向纵深推进,进一步释放了公路行业的发展潜力。
点评
高速公路入口称重,把治理超限超载的关口前移;大件运输许可系统持续升级改造,让承运单位和个人省心暖心……这些深化“放管服”改革的举措,正是公路交通行业对市场、企业及群众呼声的切实回应。
2019年,在着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各级公路管理部门聚焦痛点难点,对不利于行业安全发展、创新进步的法律法规,逐步进行调整和修订,切实提升了行业的治理能力、市场的发展潜力和群众的获得感。在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关键时期,只有善于发现并及时补齐行业发展短板、着力优化并持续改善执法服务效能,才能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实现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让绿色成为
公路建设的最美“底色”
镜头
延崇高速公路河北段。李英军 摄
“对我们来说,建设绿色公路是硬性要求。”首发建设公司延崇项目处副经理刘晓亮说。因为施工标准高、环保压力大,项目在建设之初就提出要在公路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和养护全生命周期里,最大限度节约资源、提高能效、控制排放、保护环境,打造与自然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的公路工程。
生态环保,设计先行。为保护生态环境,将已经做好的线位方案推倒重来,这是延崇高速公路北京段创建绿色公路的具体体现。
回顾
近年来,交通运输部相继印发《关于实施绿色公路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推进绿色公路典型示范工程建设的通知》等,要求坚持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绿色公路建设,尽快形成示范效应,以实际行动践行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理念,为交通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权威政策的发布为各地绿色公路建设提供了指导和思路,按下了“快进键”。
广东紫惠高速公路的“绿色”,始于规划设计阶段。早在项目编制大纲时,就将“自然美丽、安全智慧、环保低碳、和谐共享”等理念融入前期规划,增强了规划的前瞻性和针对性。
海南万洋高速公路在摊铺时,项目创新采用温拌沥青技术,大大减少有害气体、烟雾及粉尘等的产生。
广西乐百高速公路首次在广西的桥梁中分带设计花池,以植物代替传统防眩板。同时,在边坡挡墙、抗滑桩等附近种植四季常绿的葛藤,消除圬工建筑痕迹,形成绿色屏障。
……
2019年以来,随着惠清高速公路、潼荣高速公路、万洋高速公路、紫惠高速公路、乐百高速公路等绿色公路典型示范工程的相继建成通车,以质量优良为前提,以资源节约、生态环保、节能高效、服务提升为主要特征的绿色公路,延展在祖国大地上,着力实现公路工程健康可持续发展。
点评
进入新时代,绿色是思维方式、发展方式,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是公路交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是交通强国建设的内在要求。
在生态文明建设得到高度重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等要求进一步提高的新形势下,绿色公路不仅是对公路外在景观美的要求,更强调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管理、服务的全过程管理。在绿色公路建设的道路上,多一次循环利用,少一分污染破坏,才能让绿色成为公路建设的最美“底色”。(记者 赵珊珊 王俊峰 潘斯航 实习记者 李家辉 金晖 整理)
责编/李宁